專業輸送設備
近一年來,國內外工程機械行業并購之聲此起彼伏,國外特雷克斯、斗山集團頻頻出手,上億美元并購案不斷出現;國內市場,外資并購步伐也在加快,卡特彼勒全資收購山工機械、沃爾沃收購山東臨工、馬尼托瓦克控股東岳重工;國內企業-中聯重科接連收購陜西新黃工、華泰重工、意大利CIFA,柳工收購振沖安利,山推股份收購湖北楚天...急速擴張的產業鏈增長之下,企業新金流壓力不斷增加,如何減壓成為重點。 今年上半年,工程機械板塊公司的平均每股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為-0.16元,剔除季節性因素,機械板塊的經營性現金流狀況逐漸下滑;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也呈現逐步提高的趨勢,整體經營環境出現不利變化。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以來,包括中聯重科、柳工和山推等在內的多家公司又展開了大規模的兼并收購,這無疑是對本以艱難的現金流雪上加霜。問題的關鍵在于,高速擴張后的企業現金流能否在需求下滑、信貸緊縮的壓力下支撐起公司的正常運營。
產品特點決定資金緊張
以混凝土泵車龍頭中聯重科為例。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每股經營性現金流為-0.17元,現金流比較緊張。值得注意的是,中聯上半年的應收賬款達26.29億元,預付賬款達11.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50%和137.48%。中報坦承,預付賬款增加較快是因為公司支付收購新黃工及增資款等。
應收賬款增加的直接后果是壞賬增多的風險上升。這既跟企業自身為加大市場占有率降低付款條件等因素有關,也有可能與行業經營環境惡化有關。據了解,目前混凝土設備行業內有部分企業采取了產品以舊換新、降低銷售合同付款條件等手段維持銷售收入增速,這從側面說明了混凝土設備行業今年下半年的外部環境仍然存在進一步惡化的可能。
另外,由于工程機械產品的單價較高,信貸增速和工程機械行業銷售收入增速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性,而目前信貸增速的放緩直接壓制了工程機械行業的增長。
仍以混凝土機械為例,目前的付款方式60%為按揭,20%為全額付款,20%分期付款,這就導致下游客戶的購買力對信貸的依賴性很高。啟動宏觀調控以來,信貸額度發放控制嚴于以往。2008年1-5月,國內貸款余額同比增速為16.22%,慢于2007年全年16.56%的增速水平。有研究員預計,全年工程機械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在25%左右,比去年下降5個百分點。
收購擴張成為雙刃劍
在布局新的生產基地方面,今年以來,中聯重科、柳工和山推股份再度成為國內工程機械并購市場上的焦點。但不得不引起高度關注的問題是——高速擴張后,現金流能否支撐起企業的正常運營?
行業龍頭中聯重科在今年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里,完成了三次規模***的連續并購:包括以3400萬元收購陜西新黃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并擬對其增資1.9億元、收購東風汽車旗下的湖南汽車車橋廠、與相關方合計出資2.71億歐元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100%股權。
另一家“后起之秀”柳工也不示弱。今年2月22日,柳工以8957萬元的價格收購蚌埠振沖安利工程機械有限100%股權。山推股份則于5月16日以1500萬元收購湖北楚天工程機械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并在收購完成后,出資3450萬元現金對其增資擴股。
國內企業接連不斷的收購行為,一方面,顯示了行業重新洗牌的開始,但另一方面,因大規模收購而背負的巨額債務,則有可能導致財務危機。尤其是在信貸緊縮的背景下,相關的財務風險不得不防。
舉例來說,中聯重科為了間接取得CIFA60%股權,需要支付1.62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27億元)。而中聯的收購資金來源主要有兩部分:一是獲得了中國進出口銀行湖南分行提供的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8億元)融資安排的承諾函;剩余5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45億元)支付資金將由公司以自有資金支付解決,面臨較大還款壓力。
而記者了解到***新的說法是:當前某家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工程機械大企業已經在銀行很難貸到款了,只能求助于民間的高利貸。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需求出現下滑,業績放緩的風險無疑會非常大,企業面臨的困境也將急速惡化。